4170-作者:吴菁珂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0):R1为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特征值为(-1,0),R1(0)表示在规则(规章制度)下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比如: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这是每个人必须做的R1(0)。

     分享学员:吴菁珂

      (本文未经方老师修改)


今天老师在群里讲完课留了一个作业,要求明天交一篇文章:谈谈对思维方式的认识。因为明天我会没有时间,所以决定今天晚上把作业赶出来交了。这其实就是我的思维方式的一个具体表现——既然做一件事,那就认真做。顺便用咱们4R4P的理论分析一下,做为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必须做的事情——R=R10)。

那么,什么是思维方式呢?我担心自己总结出来的不够专业,太啰嗦,所以就百度了一下,度娘是这样解释的: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还是有些啰嗦,是吧?而且似乎太专业了有点不够接地气。所以,我就直白地说说我自己浅显的认识吧,这样或许更便于大家理解我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思维方式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具体看法,而这是由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包含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己的学习和体悟)来决定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各不相同,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遇到事情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说白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啊。

但是,我们每个人已有的思维方式又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命运——请注意,不是意识对物质仅仅具有的反作用,而是成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意识是可以决定我们的人生命运的!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会指导我们做什么、怎么做,而人生是什么?不就是一直在选择做什么、怎么做吗?

还是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毕竟我最熟悉的就是我自己了,权当做一次自我剖析了。

从小我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认真、努力、诚实、守信、负责任(这么一看,我还真是接受了比较良好的教育了的,感谢母亲,感谢老师,感谢祖国贯彻的正统教育)。虽然在青少年的时候也叛逆过,也追求过自己以为的放纵和自由,但是骨子里已经被渗透了的思想最后还是占了上风,或者说,我习惯了让母亲自豪、受老师表扬、让别人肯定,所以这种思维方式让我选择了回归大家所认同的正途,按部就班的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就是努力工作、在婚姻中磨练自己、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看,这就是我的人生,是由我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人生!

如果我不甘心如此按部就班下去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怎么办呢?很简单,改变思维方式吧!

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让我必须告诉大家,我现在虽然正在改,但是在改的过程中,我又觉得有些东西怎么看都是正确的,不能抛弃,比如做事情要认真,要按时完成作业什么的。看,我即便在改变思维方式的过程中,也还是在原有的思维方式支配下去改的。

到此,我对思维方式的认识想必大家都明确了吧,那就是: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由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历程决定的,反过来,已有的思维方式又会去决定这个人接下来的人生!

       以上,是在我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完成的作业。



     

4R4P分析:

  1、我是责任主体,老师是责任客体;

  2、作为学生,我认真学习,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属于角色责任高阶R10);

  

中国4R4P责商管理学院友情提示:

     4R4P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工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用它来指导我们的选择和行动,做什么?怎么做? 4R4P会告诉你!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0)

责任动力(4R4P)学分析:R=R1(-1,0)。R1为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特征值为(-1,0),R1(0)表示在规则(规章制度)下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比如: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这是每个人必须做的R1(0)。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责任(责任原理内核)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