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7-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3(+1):R3义务责任,应该做的,数学特征值为(0,+1),R3(+1)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这件事情你做了,是应该的,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1)的体现。比如: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大家都过去帮助她,将老奶奶扶了起来。

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 、 知觉 、 记忆 、 思维 、 想像 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感觉、知觉)、思维 (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 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引导,这是构建学生的主观认识的基本心理过程。


什么是价值观教育?——摘自教育学家余文森《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价值观是一个人心灵的风向标(管“心”的),一个人首先应该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好的、对的,什么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坚守的、效仿的,有正确的基本(初步的)的认识和判断(把握),这是为人之根之本(是人的观念系统的“根目录”,其他观念都是“子目录”),学校教育若不在这上面扎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素养就会有根本的缺陷。价值观因此被认为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是人生不可让渡的底线。

一、价值引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引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价值观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规范,它是一个人信念、信仰、理想的基石(内核),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要对价值观有较全面的认识。

从价值指向的范围来看,我们可将价值分为:

1、人类普适价值(基本价值),即为全人类所普遍认可和提倡的价值,如人道关怀、同情感恩、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等,虽然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社会观念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伦理价值、行为价值特别是善恶区分上却有基本的共识,有着一定的同一性,从而形成人类的基本价值。

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积极的、健康的并被全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价值原则,如爱国、孝亲、仁爱、勤奋、礼让谦逊、恪守诚信等。

3、现代社会价值,它是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如个体独立与自主、社会公正与平等、思想自由与价值多元、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等。从价值指向的对象来看,有学者把价值分为三个方面:

(1)人道价值,包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尊严、自由、权利等,它是主体自身的内在价值。

(2)规范价值,包括社会的民主、平等、正义等,它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结构性价值。

(3)效用价值,包括人的效用价值与物的效用价值,它是客体对于主体的功能性价值。教师要充分理解各类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解、价值准则,这样才能以鲜明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立场引领学生、启发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二,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

在价值多元和社会实践日趋复杂的今天,要引领学生做出理性的、正当的、合适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这样一个价值多样的时代,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实践什么样的价值原则已经远远不是他(她)的童年经验或所属的社会群体可以决定的,他(她)必须在多样的价值观念或原则体系中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与选择,因此,他(她)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理性。”这里的价值理性实际上就是价值判断力。“未经理性审查的价值是不值得追求和实践的”,教育教学中如果缺乏理性的观照,缺乏价值判断的基本能力,价值引领可能沦为一种盲从,失去正确方向,甚至沦为“非价值”或“反价值”的误区。

所以,就像教师要清晰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各种价值并拥有价值判断能力。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都外显或内隐地传递着价值,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价值引领从“正面”的角度讲,就是价值引导,直接引导学生接受社会认可的主导价值观;从“侧面”的角度讲,就是价值澄清,即对学生不正确、片面的价值观进行澄清。对此,王尚文先生指出:“教师对这个世界中的许多东西应该已有所知,因为他已在前人的引导下进入过其中,他已听过前人的介绍,他也已有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在这个世界中,教师要引学生走安全的道路,要通过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让学生知道哪里有沼泽陷阱,哪里有悬崖峭壁,哪里有激流险滩;让学生知道哪些是会伤人的野兽,哪些是会夺命的毒菌,哪些又是会害人的罂粟花。如果好奇的学生中有个别要走向沼泽陷阱、悬崖峭壁、激流险滩,那教师必须与其他学生一起及时地制止他们;如果有学生不小心已受到猛兽的伤害或中了毒,那教师必须与其他学生一起细心地为他们疗伤或解毒。

在这个世界中,教师要通过心灵的相互沟通,让学生掌握教师自己所知道的各种花草树木与蛇虫禽兽的名称和特点。如果有学生觉得前人和教师对那些动植物的命名与对它们的特点的分析有误,教师应停下来与学生一道进行共同的探讨,一时难以解决或难以一致,就应该让其存疑;如果有目光敏锐的学生发现了前人和教师一直没有注意到的动植物,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分享发现的喜悦,并与学生一起去分析其特点,然后尽可能予以科学的命名。在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美的事物和美的景致存在,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美、发现美与欣赏美,并不断地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第三,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领。

学校里的各门学科知识都是学生建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不同学科中蕴含着具体丰富、不尽相同的价值内容及形态。学科教学内容按照蕴含价值目标的程度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含有显性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即教材通过文字材料直接体现出价值目标,比如高中语文《包身工》一文,该内容直接体现出的是反抗压迫,维护与热爱正义的价值观。

二是内隐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这类内容主要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似乎不含价值因素,但在反映客观现实、揭示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同样蕴含着价值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教学内容背后的价值因素,把教学内容中内隐的价值因素挖掘出来,形成价值目标。比如,进行生物学《遗传病》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病人患病时生理上的痛苦以及他们心灵上遭受到的折磨,从而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并培养学生的爱心。

还有一类教学内容,本身并未隐含价值目标,对这一类内容的教授,如果教师具有价值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可以通过师生交往、教学组织形式等方式,在行动中达成价值目标。这类教学内容就是本系列通过责任公式开发的核心。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3(+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